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春节,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而节日来自于仪式感。《小王子》中的小狐狸曾经说过:“仪式感,就是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越是重要的节日,仪式感越强。春节的仪式感来自于人情上阖家团圆,物质上大鱼大肉、新衣新鞋,娱乐上烟花爆竹、联欢晚会、通宵麻将。现在呢,这些仪式感全被削弱了。
以前物质匮乏,只有过年饭菜才会如此丰盛。现在不是了,随便跟朋友组个饭局,花个几百上千,想吃啥吃啥。觉得衣服鞋子不够穿,随时开购物网站下单,只要不是牌子货,批量出产的工业品便宜的一塌糊涂,所以在物质上天天像过年。
娱乐上就更是。现在好玩的有的是,人人一个手机,随时追剧、刷短视频、玩手游。以前过年老一辈的还通宵打架,现在也都各自刷斗音去了。鞭炮也玩的少,哪有手机好玩。许多大城市不让访问烟花爆竹,确保消防安全的同时,其实也削弱了过年的氛围感。至于联欢晚会,已经不敢演可能有争议的节目了,一是现在信息网络过于发达,有舆论敏感;二是网友现在的道德审查极其严厉,你看看现在网上以前转小品的弹幕就知道,要么说低俗、要么说贬低女性、要么是歧视残疾人,很多话题都容易上热搜的,所以晚会主动回避各类争议,语言类节目就越发空洞,形式化,晚会从春节娱乐逐渐退化为节日符号。
再就是人。传统大家族逐渐消亡,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所谓过年的过的就是个人气,都没几个人哪来的年味?年轻一代不爱生孩子啊,家庭总人口逐渐老化,家庭真正意义上的上缺老下缺小。尤其是老人很重要,老人在,一大家子就天南海北的都能跑回来,老人没了,就各自一家三口原地过年,老人在年就在,老人没了年也就没了。对于一些家庭而言,他们已经三年没聚起来了,也许以后也很难再聚起来了……
此外,春节团圆的那种稀缺感也被削弱了。古人思乡思念家人只能空想,顶多寄封家书,交通不便,通信也不便。后来有了电话,有了火车,有了飞机,有了高铁,交通和通信都方便了,现在更是有了视频通话,一个视频电话打过去,家里人啥样都能看到,随时打随时见。
综上,春节所赋予的种种特殊性,物质、娱乐、人情全都在变得日常化,既然不在特殊仪式感就没了,年味也就没了。
其实呢,年味消散的背后啊是工业化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全面改造,家族、、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工业化所驱动的城市化导致。都说城市化就是最好的避孕药,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交通、通讯的便利,那也是工业化的产物。而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年味消散,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已经全面进入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正在逐渐瓦解乃至消亡,这是无法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