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杠精并不占理你也怼不过?
为什么杠精并不占理你也怼不过?为什么你总是在无意中被别人带节奏?
因为你在乎逻辑的严谨性。而那些人不讲道理,不拘套路,他们的逻辑乍一听没毛病,实际上都是陷阱。
前两天看了两本很有趣的书《神套路》和《神逻辑》,通过漫画的形式总结了生活中常见又隐蔽的语言套路和逻辑谬误。看完你会发现,原来言外之意有迹可循,原来嘴遁技巧可以速成。今天咱们就结合这两本书,聊聊那些你在人际沟通中受过的气、吃过的亏、被带偏的节奏和被操控的PUA。
一、预设谬误
这是最不易被发现的一种逻辑谬误。
比如同事对你说:"我发现领导总是针对你,是对你有意见吗?"这个时候你会把关注点放在同事的问题上,领导为什么会对我有意见?实际上他的话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领导针对你这个论句,稍不注意,你就会默认为真,并且相信同事给你植入的观点,领导对我有意见。
再比如,女朋友问你"我最近变胖了,你还觉得我漂亮吗?"你可千万不要顺着他的逻辑来,又是安慰她,你再胖也好看,又是给她找减肥方法,你要真这么干,我得帮你叫救护车了。因为你的回答都默认了他的前提变胖了。
这两种情况你都要避开对方预设的陷阱,不用关心他们的问题,你就直接质疑他们的论据,对同事说“你从哪看出来?领导针对我,我倒觉得他很照顾我”。对女朋友说“你眼神不太好吧,我怎么看你又瘦了呢?”
还有更隐蔽的预设,谬误是直接把前提隐藏在问题中,为什么胖的人都比较懒?为什么有钱人都移民国外?这些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因为他们的论据都经不起推敲。
二、稻草人谬误。
有个网红想要蹭开封王婆的流量被赶下台。针对网友的批评,网红恬不知耻倒打一耙,竟然宣称世界对女性的恶意太大,这就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
网友针对的只是网红自己蹭流量这件事,这个事实他找不到理由反驳,于是就用幼儿园级别的阅读理解能力,把论点取解为性别歧视,然后想办法推翻取解后的新论点。
你看,你再怎么有理,诡辩者也会通过歪曲、简化、错误引用等手段,把你的论点包装成一个站不住脚、容易击倒的稻草人。这种逻辑谬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简直是诡辩者最爱。
你说你用的是苹果手机,杠精说你不支持国产,你不爱国。你跟女朋友说你工作太忙忘了回微信,她说她竟然还没你的工作重要。你说经常吃外卖对身体不好,同事说吃饭也能噎死人,干脆不吃好了。
破解稻草人谬误,可以顺应逻辑,用他们的方式打败他们。你这么爱国,也没见你多交税,我这么努力工作都是为了养你,既然都要死,那你还活着干嘛?
三、轻率概括(归纳)
记者采访一个骑共享单车的人,你多大?男子说40多岁。记者又问,广东这边40多岁的人一般都开奔驰宝马了,你怎么还骑共享单车?
轻率概括(归纳),就是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用一小部分群体以偏概全,做出一般性、概括性的结论。要推翻情帅归纳的逻辑谬误,你就得比对方更轻率,用更小的群体甚至是极端个例来反杀他们。
被采访的男子听完记者的结论,反问记者多大?记者回答自己也是40多岁。
男子接着说,40多岁还有人死了,你怎么不去死呢?
生活中经常归纳的诡辩者,往往还一副无所不知、爹味十足的样子。读书有什么用?
很多老板小学没毕业照样是老板,被男朋友甩了吧。
我就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一个女孩头发染成这样,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
碰到这些人你就直接怼回去,小学没毕业还有要饭的,你怎么不说?走路上也可能被车撞,你怎么还出门?一句人话都不会说,一看你就不是人。
四、宿主无知。
庄子里有个故事,庄子看着水里的鱼说,鱼游的好happy,朋友会事开始杠了,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他happy?这就是宿主无知行谬误。
如果一个观点你没法证实,我就认为他是错的。一般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陷入自征陷阱,但实际上你只需要反过来让对方拿出能推翻自己的证据。
就像庄子接下来的做法,你不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happy呢?一句话又把问题推了回去,惠子又说,就因为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所以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happy。
庄子继续反杀,你说我不知道鱼happy,就代表你已经知道我所知道的事,是不是有点绕?
在逻辑推理中,有一句谚语,缺乏证据不能成为证伪的证据,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谁证明谁就掉入了自证陷阱。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跟庄子一样互踢皮球,终极拉扯。
五,虚假两难。
福尔摩斯说,当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只剩一个时,他就是真相,不管他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
虚假两难的诡辩者就利用了这个逻辑,故意排除所有其他选项,只保留两种情况,不管你选哪个都是坑。比如女朋友跟你说,连个包都不舍得给我买,你是不是不爱我?比如父母跟你说,才考98分,你根本没好好学习吧。
再比如同事跟你说30多岁还没结婚,你是没人要吧?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能顺着他们的思路做选择,而是跳出来提出新的观点,或者根据他们的逻辑也设置虚假两难。
如果买包就能得到爱情,会不会太草率?爱还有陪伴、关心和理解吗?我就是好好学习才考的98分,不好好学习那就是78、68、58了;你这么早就结婚,是怕自己没人要吗?
六、宿主主观情感。
这是最常见的逻辑谬误,没有之一。我都道歉了,你不要得理不饶人。你这么有钱就不能给灾区捐点?这么大年纪凑合凑合结婚得了;他还是个孩子,你就不能让着他点;你一个新人天天到点就下班,好意思吗?
在宿主主观情感的妙物中,诡辩者往往预设动机合情的行为就是合理的,这个错误前提他们可能不占理,但他们会利用和煽动人的情绪,比如怜悯、仇恨这些,让你觉得虽然自己有理,但好像有点不道德。
所以你可以把这种诡辩者成为道德绑架的圣目标,要推翻诉讼情感的逻辑谬误,你可以顺着他们的逻辑往下说,他们道德绑架你,你也道德绑架他们。
像上面这些茶里茶气的嘴盾,你就可以反对,知道自己不站立,你还有脸说你这么好心替我还房贷吧?你这么大年纪凑合凑合埋了得了,我又不是他爹,凭什么让着他给这么点薪水,还让我加班,你好意思吗?
七、人身攻击。
清洁工看到一个人乱扔垃圾,就向您提醒,结果这个人说,我不扔你不就没事干了,你连扫地的工作都得丢。清洁工一听可不惯着他然后说,火葬场的职工也闲着,你怎么不让他们也有点事干?
制服人身攻击谬误的方法,还得是人身攻击这种逻辑谬误最直白也最不道德。就是我不管你论证的是什么,我就对人不对事,把话题转移到你这个人身上,你的特征、背景、外貌都能拿来当做证据来诋毁你。
比如你在网上说个事实,地域黑就开始杠了,哪哪人都是骗子,他的话你们也信。
比如你跟朋友推荐一件显身材的衣服,他反倒不开心,你一个飞机场还好意思说身材?再比如你被人欺负了,结果还有人说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还不是你有问题?
对付人身攻击的诡辩者不用客气,因为他们就没打算跟你讲理,本质上跟骂贱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你可以一次性怼到他们自闭。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怎么还有你这种老鼠屎?
难怪你不好挑衣服,原来是装不下你的大嘴!我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呢?还不是你皮痒?
当然也可以果断拉黑,省时省力。
八、乱赋因果
这个字都不认识,你肯定没上过大学,早上出门看到黑猫,怪不得今天这么倒霉。学霸每天喝牛奶,所以喝牛奶你也能当学霸。这些都是乱赋因果的逻辑谬误,仔细看的话,每句话的归音还不太一样。
第一句,你只是某个字不认识,我就判断你没上过大学,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推导结论,叫做假因谬误。
第二句,只是看到黑猫在先,倒霉的事在后,就把责任推给黑猫,黑猫岂不是更倒霉?这叫做厚此谬误。学习好跟喝牛奶只是凑巧一起发生,学霸不喝牛奶也是学霸,二者本质上没有关系,所以这叫做相关性谬误。
反驳诡辩者乱赋因果,你也可以乱赋因果。说出这种话,父母肯定没教你如何做人。我早上出门看到喜鹊,今天也没捡到钱。我们班学霸姓赵,难不成我还得改姓
九、滑坡谬误。
印度电影起跑线中有个桥段,讲的是某人从一个小小的问题竟然推导出别人的孩子将来是个失败者,甚至吸毒。这种成功学大师级的逻辑思维就是滑坡谬误。
诡辩者往往使用很长一串因果推论,看似没有毛病,实则在每个环节都夸大了因果强度,把可能导致的概率性件故意说成是必然事件。
我从小就是被父母这么吓大,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你就得去要饭。
后来学了高中概率论,我才放心,也知道如何去反驳他们的滑坡谬误,你可以通过概率直接拆穿,当然我更喜欢以牙还牙,他滑你也滑。
”我不打游戏就没办法劳逸结合,不劳逸结合就是个书呆子,变成书呆子就没有自理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长大了也是个废人。如果你不想让我变成废人,那就让我玩会游戏吧!“
以上9种逻辑谬误,是我们跟别人聊天时最常见也最容易掉入的逻辑现象。
屏幕前的小伙伴自然不会跟专业挑刺、专业抬杠的喷子一样,但他们惯用的有毒逻辑我们多少得了解一下,因为难免会有居心测之人有意无意的带节奏pua,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