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窒息的“半颗猕猴桃”事件,撕裂了多少家庭的遮羞布
最近一个话题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全网热议,令人窒息的半个猕猴桃事件,这一件事撕开了无数家庭的遮羞布。
最开始是由一名网友在社交软件上晒出了一个只剩下果皮的猕猴桃并在下方配文,“没想到我也逐渐成为了父母辈那样的人”。这名网友感叹道猕猴桃是9.9元一个买的,很贵的家里经常买,因为自己的女儿喜欢吃,但自己从没吃过一整颗,每次切开后,都会把果肉用勺子盛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只吃剩下的果皮,这时自己才会突然想到,小时候父母不就是这样为自己的吗?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成为了父母辈那样的人。这种情况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体验过吧,没错!这就是中国式的父母付出。他们总会把最好的给我们自己只吃点边角料就会心满意足了。
然而一时激起千层浪,下方评论区里网友们的纷纷开始翻车式评论,“我觉得这真的是病态思想,太极端了”,“这全是家长的自我感动啊!”,“他们经常会跟亲朋好友说这些感动的自我付出,甚至还会把自己说哭,搞得好像很不想付出一样,真的让她不要付出的时候他们却不听”。
也有的网友表示:"这样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幸福的感觉,还会有种负罪感。甚至有人说好窒息啊,好多痛苦都是这样自我绑架出来的,改变一下心态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了"。
中国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有网友会说超好像是已经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一样,只要有孩子的人都会这样。芒果切开后孩子吃芒果肉,自己吃芒果核,还有果皮。还有父母只要听到你说:“唉,这个挺好吃”的时候,他便会买回来一大堆给你,当你没有顺从,而又埋怨的说他们不用买这么多的时候,他们又会十分委屈的说,我做了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吗?
是啊有哪个父母不疼爱孩子的呢?但有没有想过家长的一味付出,却让孩子增添了更多的压力和负担。有一位网友在自己高三晚上参加毕业晚会的时候,父亲将其送到学校后却没有离开,等他出来发现父亲还在那里站着,晚会一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而自己的父亲就在那里呆了三个多小时,为了不让父亲再多等候,便拒绝了和老师同学们的夜晚聚餐,当时自己心中就十分难受,有一种压迫感让自己无法呼吸。其实家中条件并不好,但自己的父母却还是会经常给他买水果和零食,每一次都说不要买那么多,但父母都会说我们不懂他们的好,不要辜负父母的爱,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有沉沉的负罪感,那么就有网友问了,中国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看来接下来的回答你就会一目了然。
还有一位网友说出了自己的童年阴影,他说:小时候自己过生日,母亲买来了一块小蛋糕,给自己和弟弟都分了一份,然而母亲自己却不吃,只是笑着看着孩子吃,当自己问他为什么不吃时,他会说没事儿,他妈妈不喜欢吃,你们吃吧。然而后来因为和弟弟玩耍摔坏了家里的盘子,母亲却斥责孩子,我平时什么都不舍得吃,最好的都给你们吃,你们还这么不听话。而自己将此事告诉朋友时,朋友也说出了自己的母亲,跟自己的母亲不一样,有一次母亲买了三块蛋糕,他和自己妹妹一人一块,最后一块母亲拿走了吃。随后他问母亲,别人的父母都会把所有的吃的都留给孩子,自己不会吃,为什么你和他们不一样呢?最后妈妈转身蹲在他面前对他说,这蛋糕是妈妈买的,为什么妈妈不能吃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少吃一点,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因为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公平的。
听到这话后许多人都深有感触,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故事,有一位网友的母亲更加令人窒息,他表示自己在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给自己讲大道理,说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毕竟养大你们不容易,并且会让他将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他,并且批评了他自己锁上门的事儿,母亲说:“妈妈爸爸为了你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连你的房间都进不去呢?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好的,你呀一定要及时更改”,随后自己就躺在屋子里哭了出来……。
有多少家长和这位网友的家长一样擅长说服自己十分乐于告诉孩子自己的优点,并告诉他自己为他们付出了多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这一句话相信90%以上的中国孩子都听过。
可能从孩子出生时中国人就会有一个这样的思想,为了孩子他们可以最大化的牺牲自我,穷养自己也要富养儿孙,然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一直带着负罪感,每一次父母的付出,在自己犯错或惹父母生气的时候,父母就会翻船,而当你拒绝他们这些付出时,他们还会说,“我做了这么多不都是为了你,你还不领情吗”?多么让人窒息啊,这就是他们口中的爱。
中国的家长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最辛苦的人,中国的小孩大概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最痛苦的人,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一名网友表示,他爸爸就是典型的自我感动型父母,这些让他十分痛苦,就比如在吃饭方面,不管是家里吃到什么好吃的,他爸爸都会加到他的碗里,不管自己已经说了自己根本吃不下,爸爸也会将肉都挑给自己。除此之外还有和朋友出去聚会时,不管自己多大,爸爸都不愿意自己太晚回去,每次一到晚上八九点,爸爸就会打电话催促自己要赶紧回去,如果反抗说了句不想回去那么早就会遭到爸爸的一阵数落,甚至在成年后自己也一直都是聚会中最早离开的那个。家中条件一般,父亲却一直将钱花在没用的东西上,就比如那些水果和零食,自己根本吃不了这么多,但每次提醒父亲不要再买的时候,他却说这都是对我好或者会说自己不懂他的好,不要辜负父母对自己的爱,只要每次都会让他有负罪感,即使不喜欢也要装作喜欢,就是害怕自己的父母会因此不开心,因为自己内心是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但他们越这样自己心里就会越难过,但说出来他们又不理解。
有人直言中国式的家长太愿意自我感动,自我牺牲,而这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负担,许多家长为了做好这一份工作,在孩子出生时起就开启了为孩而活的模式,从有了孩子后,该剁手的剁手,钱,就应该首先来给孩子用的,他们会咬紧牙关苛待自己,仿佛认为这一切都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好不容易等孩子大学毕业了,孩子找工作找到女朋友,自己还要再操心一遍,帮他们办婚礼,催他们要二胎,甚至会放弃自己的退休生活,把带孩子的任务放在自己肩上,最后任务差不多完成后,也不愿过多的打扰孩子,只能回老家,在旧房子里养老。然而在这期间你会发现家长会一直在自我牺牲,自我感动。因为你做的都是自认为好的孩子认为好吗?有家长为了陪读,宁可辞职。也有人放弃,当一个好妈妈,自己心里想,只要孩子好,自己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就像是《小欢喜》中那段较为经典的台词,一句“妈妈都是想为你好啊”,让多少年轻人无奈,父母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都忽略了过程和结果。
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童年贫瘠,也会让已经成年的孩子生活窒息,作为父母在该放手的时候就应该放手,毕竟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的路需要他自己走,家长不可能一直陪着他,多为自己想想,也多为孩子想想,何尝不可呢?